八珍

Post Reply
Ho Kwok Leung
Site Admin
Posts: 363
Joined: Wed Feb 28, 2024 10:56 pm
Location: Hong Kong

八珍

Post by Ho Kwok Leung »

中国的“八珍”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的概念,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献中,其具体所指有所不同。以下是关于“八珍”的详细介绍:

---

### **一、周代八珍(最早的记载)**
**出处**: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中记载了周代宫廷的八种珍贵食物,被视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。
**具体内容**:
1. **淳熬**:用肉酱浇在旱稻米饭上,类似现代的盖浇饭。
2. **淳母**:与淳熬类似,但用黍米饭(黄米)代替旱稻米饭。
3. **炮豚**:烤乳猪,经复杂工艺烤制后炖煮,外裹米粉油炸。
4. **炮牂**:烤羔羊,做法与炮豚类似。
5. **捣珍**:牛、羊、鹿等里脊肉捶打成的肉泥。
6. **渍**:酒腌生牛肉片,用酒和梅子酱调味。
7. **熬**:腌制后烘干的肉脯。
8. **肝膋**:狗肝用网油包裹烤制而成。

**特点**:周代八珍以烹饪技法命名,体现当时贵族饮食的精致和仪式感。

---

### **二、元代八珍**
**出处**:元末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记载,元代八珍更偏向珍稀食材。
**具体内容**:
1. **醍醐**:酥酪上凝聚的油,类似黄油。
2. **麆沆**(zhù hàng):可能是獐的幼崽或鹿肉。
3. **野驼蹄**:野生骆驼的蹄。
4. **鹿唇**:麋鹿的唇部。
5. **驼乳**:骆驼奶。
6. **天鹅炙**:烤天鹅肉。
7. **紫玉浆**:西域葡萄酒或珍贵饮品。
8. **玄玉浆**:马奶子酒。

**特点**:元代八珍以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为主,多选用草原珍稀动物食材。

---

### **三、清代八珍**
清代对“八珍”的定义更加多样化,出现了“山八珍”“海八珍”“禽八珍”“草八珍”等分类,但具体版本不一。
**常见版本**:
1. **山八珍**:驼峰、熊掌、猴脑、猩唇、象拔(象鼻)、豹胎、犀尾、鹿筋。
2. **海八珍**:鱼翅、海参、鱼肚、鲍鱼、鱼唇、干贝、燕窝、龙鱼肠(或鲥鱼)。
3. **禽八珍**:红燕、飞龙(榛鸡)、鹌鹑、天鹅、鹧鸪、彩雀、斑鸠、红头鹰。
4. **草八珍**:猴头菇、银耳、竹荪、驴窝菌、羊肚菌、花菇、黄花菜、云香信。

**特点**:清代八珍更注重食材的稀有性和地域特色,反映了饮食文化的多元化。

---

### **四、现代八珍**
现代常将“八珍”作为珍贵食材或滋补品的代称,例如:
- **传统滋补八珍**:人参、鹿茸、灵芝、冬虫夏草、燕窝、海参、鲍鱼、鱼翅。
- **平民化八珍**:根据地区不同,可能包括桂圆、红枣、莲子、枸杞等常见食材。

---

### **五、文化意义与争议**
1. **历史演变**:从周代的烹饪技法到元明清的珍稀食材,八珍的演变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从礼仪向奢侈的转变。
2. **生态争议**:部分古代八珍(如熊掌、猩唇)涉及濒危动物,现代已禁止食用。
3. **象征意义**:八珍不仅是美食,更是地位、财富和权力的象征,常见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中。

---

### **总结**
“八珍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,其核心始终围绕稀缺性、工艺复杂性和文化象征性。今天,“八珍”更多作为一种文化符号,提醒人们关注传统饮食智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。
Post Reply